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藝術教育】【藝術大學拒整併 獨立存在留特色】 _ 大學報內文統整


教部強說媒 南藝大不嫁


 因應少子化及大學過剩,教育部通過「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大學合併案將不需經由各校校務會議同意,可由教育部主導整併,並由「教育部合併推動審議委員會」擁有最終決定權。今年1月,教育部發函給19所符合「總數低於一萬人,同縣市有兩所以上國立大學」條件的學校,預計合併這些學校,而南藝大和台北藝術大學都在其中。

 成大和南藝大是姊妹校,可相互選課,加上成大有意藉合併南藝大,達成學門互補。但不同於成大積極推動合併,南藝大許多教授和學生都反對。

 針對合併案,南藝大校長李肇修表示,17年前在台南成立台南藝術學院(南藝大前身)是希望能平衡南北藝術教育,他認為任務還沒達成,應該要審慎思考併校一事究竟對南部和整個藝術界是好是壞。成大校長黃煌煇則表示,因合併案尚未落實,現階段不便受訪。

 南藝大建築藝術所所長曾旭正並不贊同合併案。他說,成大曾主動提出兩校合併案,希望整併後,變成完整綜合大學。教育部在立委施壓下,被迫將此議題排入議程。曾旭正表示,兩校關係從初期開放互相選課到現在談合併,就像從曖昧關係一路到論及婚嫁。但他說:「人家結婚可以選擇悔婚,可是南藝大跟成大結了婚卻不能悔婚,這樣哪是正常的婚姻關係。」

 南藝大學生則在去年12月21日成立筍殼魚公社反對合併案,並發起網路連署。截稿日前,共收到4456份連署書。筍殼魚社宗旨是,反對教育部將藝術文化,做為彌補高教錯誤政策的祭品。

 成大學生會權益部副部長朱家立說,對於併校一案成大學生普遍不知情。身兼校務會議學生代表的他也提到,併校還是會經過校務會議討論。但這一年中,仍未討論到與南藝大併校議案,因此他認為校方近期內不會有新動作。

體系完整 所學專精

  全台共120所大學,其中只有三間藝術大學。談到藝大與綜合大學的不同,藝大校長不約而同強調「氛圍」。北藝大校長朱宗慶說:「北藝大為無圍牆校園,給予學生自由的氛圍更利於創作。」南藝大校長李肇修也表示,藝大老師、學生注重的學習內容,和綜合大學不一樣,藝大除了通識,九成都是藝術類課程,氛圍自然不同。
 藝術大學設有專業教學設備,好比音樂系有隔音佳的的獨立琴房,是綜合大學不會出現的設備。 圖╱廖瑞環攝

 目前在印刷公司工作、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系畢業生王靖雅表示,綜合大學藝術課程多為入門款,旨在「接觸」藝術,如播放舞台劇、音樂劇或介紹名畫,而藝大重深度參與實作。不同教學方式,型塑藝大學生創作時,特別堅持美感。王靖雅還說:「學生對美感脈絡的堅持,造成外界較難以同理心去設想藝術人、設計人的思維。」   

 藝大因學生人數少,政府資助的教師配額相對小於綜合大學。曾旭正舉例:「綜合大學一個年級配有七位教師,四個年級將近30位;但是南藝大一個年級只配有三位,總共不到15位教師,加上扣除行政人員的額度,所以我們能聘請的教師非常少。」學生雖然數量不多,但台藝大校長謝顒丞表示,藝大師資需求並不少於綜合大學。此外,教學設備方面,音樂系需要有隔音設備的琴房,舞蹈系的舞蹈教室強調特殊防震處理,而雕塑系的機具、窯燒等,綜合大學都不會出現。

 藝大強調「師承」,多為一對少甚至一對一的師徒制。每個學院都有不同專業課程,著重其獨特性。綜合大學往往有許多不同學院,為維持學校運行,校方強調學校教學資源與課程分配的一致性。李肇修說:「藝術重在時間的累積。」曾旭正也表示,藝大與綜合大學的最大差別在於藝術學習模式。他還說,國外藝術學府規模小,但仍具有完整的特殊性。「你很少看到某一個綜合大學的藝術學院學生很突出,因為他容易被大環境均化。」

 曾旭正表示,目前國內藝術教師以兼任為主,大部分非藝術科系出身,沒有經過專業的美感或藝術鑑賞訓練。而藝大的存在,直接影響國民美感教育素養。謝顒丞說:「一個國家進步與文明的指標,常從其藝文能量來看。」再者,藝大規模較小,學生都認識彼此,容易互相切磋交流。在藝大反而不會封閉於自己的領域,藉跨系修課,學生有機會接觸各種不同媒材,未來發展空間更多元。


助學生進入職場  培養跨界溝通能力


 相對綜合大學,藝術大學更能針對學習藝術的學生提供幫助。「北藝風創新育成中心」不限於服務北藝大學生,也輔導在學學生與畢業五年內畢業生,培養就業能力。北藝大利用相關資源,提供工作空間與各種行政資源給年輕藝術工作者。接受育成中心培訓的「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成員、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生沈奕妤表示,創業第一階段的協助很重要,需有經驗者指導。藝術相關產業在創業上更有難度,因為學生剛開始不了解業界運作模式,因此可多培養資金使用、行政管理等能力。

 藝大學生由於所學專長較難跨領域,畢業生從事本科相關工作的比例高。以台藝大為例,大學部學生畢業後一年間,在相關產業工作的比例約七成。他們的就業目標清楚,但進入職場後仍需花時間磨合。畢業生需要專業指導,引導他們了解市場狀況,連結所學與工作。

 藝大學生創作能力強,進入企業後,多半能學以致用。在工作態度方面,與他人溝通反而成為最大考驗。育成中心專案經理林郁玟說:「藝大學生普遍較欠缺溝通能力。」因此,社會新鮮人也須學習妥善表達創作理念並與團體合作。

 近年文創產業發展蓬勃,藝大畢業生除了擔任藝術相關工作,也有不少人選擇創業。獲得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文創業優選的「三明治工有限公司」,成員謝若琳表示,公司創立之初,對會計及法律不熟悉,育成中心便提供相關資源。針對不同性質公司需求,育成中心也會聘請所需講師,她說:「類似陪伴式的輔導。」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李足新發現,現今社會經濟發展成熟,對美感要求也相對提升,業界對於藝術、設計等人才有一定需求。他說:「可顯示藝術行業的重要性與未來發展潛力。」

 除了校方提供資源,默默文創產業設計總監陳蓁表示,藝大學生應多閱讀國際平面媒體、雜誌以培養美感,同時學習使用多種繪圖軟體。在學期間多擴充自己的眼界,未來才能適應職場。

全文連結 http://uonlineblog.blogspot.com/2013/05/1_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