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新聞整理】學門互補失衡 南藝大反合併

學門互補失衡 南藝大反合併
  • 2013-01-01 01:55
  •  
  • 中國時報
  •  
  • 【汪宜儒/台北報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以美麗校園著稱,該校視覺藝術學院發起連署,強烈反對南藝大與成大合併。(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以美麗校園著稱,該校視覺藝術學院發起連署,強烈反對南藝大與成大合併。(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一月三日將召開國立大學合併會議,屢次被點名與成功大學合併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出現反對聲浪,視覺藝術學院發起「反對藝術大學併入一般大學」宣言及連署,呼籲教育部應思考藝術大學的特殊性,非一昧以「學門互補」的思維設想合併。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曾旭正、造形藝術研究所所長顧世勇、副教授龔卓軍與音樂系系主任林暉鈞等人都強力表達反對合併的立場。
     這份宣言表示:「將一所獨立之藝術大學納入一個以理工為主之綜合性大學,會造成根本性衝突而傷害彼此。這種整併方式不利於高等教育整體發展,且將造成南北藝術教育失衡以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教育部若輕率地將南藝大併入其他大學,唯一在台北之外的獨立藝術大學將因此消失,國內藝術文化也勢必將受到直接衝擊。」
     這份宣言強調:「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一所藝術大學被併入其他綜合大學。」
     曾旭正強調,一般大學的管理思考重視數字與績效,「從論文生產量、畢業人數、就業人數等,都是評比標準。」而一般大學在行政上,因規模大、人數多,彈性較少。但藝術並非按表操課,不是課上完就可以界定成敗高低。
     曾旭正舉例,像德國藝術學院與建築學校包浩斯,採工作坊制度,以師徒關係、互助精神為教學模式,不是幾個學分、幾門課的思維。
     龔卓軍指出,藝術大學與一般綜合大學在制度上是兩條不同軌道,「像台南藝術學院也採工作室制度精神,學生在裡頭與老師工作、討論與創作,有的還住在裡面,一般大學可能無法想像這樣的課程該如何評估成績吧。」
     林暉鈞也以音樂系為例說,培養演奏人才,採行的是七年一貫的制度,學生自九年級(國中)一畢業進學校,並非修滿學分就畢業,因為每個領域都有主修老師,多半是一對一、師徒制,評量與上課方式與一般大學不同。
     從以台灣整體文化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龔卓軍認為,以產業鏈去想,藝術大學就是上游,是養成人才、提供資源的重要源頭,「如果摧毀了藝術大學的異質性,源頭就沒了。」
     顧世勇也說,不論是德國、英國或是鄰近的韓國,他們的藝術創作與文創發展良好,是因為他們都打下好的基礎,「他們都重視藝術大學的存在。」
     顧世勇表示,十多年前開始,政府開放財團私設大學,雖然解決了大學窄門問題,但時至今日,少子化現象、政府財政惡化,這麼多學校稀釋了太多資源。於是政府開始檢討,希望整併學校以有效整合資源。「但開刀的對象怎麼會是國立大學?怎麼會是有特色、是台灣文化發展源頭的藝術大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